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巍巍群山占據了畫面大部分,突出磅礴的氣勢。濛濛霧氣四處彌漫,是對四川山水的如實描繪。圖中以染代皴,大面積富有濃淡變化的墨色與花青、淡綠相互融合,極好地表現出蜀地陰晴交替的天氣和莽莽蒼蒼的不盡山色,有咫尺千里之感。
傅抱石與其子二石談論繪畫技巧時,提及他的習慣是畫山水盡量用大號的毛筆,即便是畫幅不大亦然,因為大筆與小筆產生的效果不同。二石經過實踐總結出:筆越大,要求使用者的功夫和魄力亦越大;而紙越小,畫中天地則不能小。用大筆來畫,留下的筆觸更能使人感到雄渾和豪放,在視覺上傳達給人的是舒暢、痛快之感。觀此圖,其言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