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松鼠葡萄是傳統的美術題材,葡萄果實堆疊繁密,象征豐產;鼠在十二辰中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為“多子”“豐收”“富貴”。齊白石喜繪松鼠,因其靈動可愛,人畜無害。
此幅墨筆畫葡萄大葉,或濃或淡,錯落有致,自左側施施然垂落,占據畫面主體。葡萄葉子蓬勃淋漓,藤蔓以書入畫,筆走龍蛇,蒼枯盤結,縱橫揮寫,一任自然。葡萄以沒骨法圈出,珠圓玉潤,晶瑩飽滿,其質感與藤葉形成鮮明對比。畫面右下一只松鼠,翹尾蹲坐,抱半粒葡萄,快意大啖。松鼠純用水墨,筆酣墨飽,暈染出蓬松毛茸的皮毛,又點出濃黑的眼睛鼻尖,結構形體,筆筆分明。
葡萄枝葉自右上蔓延垂落,畫面底部,松鼠面左,葡梗向右,面向而合,收攏畫面整體的豎直之勢,動靜相宜,整幅畫作虛實疏密,節奏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