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于康熙晚期,約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清代畫家,藝術活動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致,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軸(四月)
農歷四月,正值梅子黃熟,陰雨連綿。柳宗元詩“梅雨”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故四月也叫梅月。《爾雅·釋天》說:“四月為余。”郝懿行義疏云:“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余,舒也。” 故四月又稱余月。畫中描繪了樹木漸茂,百花竟放; 人們在連綿的陰雨中執傘頂笠,賞花,消遣的景象。正像李商隱詩中描繪的那樣:“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