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于康熙晚期,約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清代畫家,藝術活動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致,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軸(一月)
農歷一月也叫正月,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又稱端月,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后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fā)春兮,百卉含英。”這里的 “開歲”也是指農歷一月。
這幅畫表現(xiàn)的是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夜景。圖中到處張燈結彩,人們賞燈飲酒,燃放焰火。兒童在燈架下嬉戲。整幅畫將節(jié)日的喜慶場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