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 ,字昌之,北宋時期(公元11世紀),廣漢劍南(今四川劍閣之南)人,生卒年不詳。性情爽直高傲,剛正不阿。時州伯邵牧爭求筆跡,不肯輕與。
工書,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初師滕昌祐,后過其藝,亦效徐崇嗣“沒骨法”,常于清晨朝露未干,圍繞花圃觀察花木神態,調色描繪,自號“寫生趙昌”。當時盛行厚彩重色,而趙昌所作一片平滑,明潤勻薄,活色生香。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間,聲譽益隆。丁朱崖奉白金五百為壽,昌感其意,親往謝之。此時,朱崖邀其至東閣,求畫生菜數窠及爛瓜生果等,昌揮筆遽成而去。晚年其自矜所作,往往深藏不市,若見自家畫作流落市井,則復自購以歸之,故世罕傳。
花卉四段圖卷傳為趙昌所作。此卷畫折枝海棠、梔子、芙蓉、梅花共四幅,枝頁繁茂,花兒怒放。花瓣、花頁用勾勒填色法。花之嬌態、頁之正反和明暗表現得恰到好處。圖中用筆縝密嚴謹,但工而不板,設色艷而不俗。第一段海棠樹干上署有「趙昌」二字款,從字跡、畫風分析,此款偽,實為當時高手所作。畫面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印璽。曾經陳自明、清內府收藏。不見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