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后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于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
《陳攬帖》又名《昨日帖》。此帖充分體現了米芾書法的飄逸超邁、沉著痛快的風格特點。筆法恣肆放縱,結構上則隨體勢而變化,縱橫錯落,靈活多變,左右呼應,上下相承,顯出灑脫流暢的氣韻。此帖用筆圓潤,無劍拔弩張之勢。筆畫粗細變化,字字皆有新法,充滿了天才的奇思妙想。通篇的構筑,布局的安排,皆有讓人驚嘆之處。頗見文人內心獨立,以高雅為己任的追求。大概是米芾晚期之作。
釋文:
昨日陳攬戢戢之勝,鹿得鹿宜。俟之,已約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煩他人也。軫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緣面見,欲罄紳區區也。芾頓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