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1840—1896),清末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人。任伯年是我國近代杰出畫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長、任渭長、任預)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繪畫發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豐富了中國畫的內涵。
《梅雀圖》以右側出枝生梗方式繪紅梅若干、鳥雀八只,其中兩只呈起飛狀,六只立于枝干。筆墨豪放灑脫,色彩鮮明,隨意揮毫,穿插自然,足見功力之深,充分體現其風格特點。自題『光緒癸巳新秋,山陰任伯年』。任伯年的繪畫發軔于民間藝術,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晝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