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約1 306-1 374),元末書畫家、詩人。
初名埏,字元鎮,號云林子、幻霞子、荊蠻民、
經鋤隱者等,無錫(今屬江蘇)人。家豪富,筑
“云林堂”、“清悶閣”,收藏圖書文玩,并為吟
詩作畫之所。擅畫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參以
荊浩、關仝技法,用筆方折,創“折帶皴”寫
山石,畫樹木則兼師法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
湖一帶景色,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清遠
蕭疏,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用筆輕而
松,燥筆多,潤筆少,墨色簡淡,卻厚重清溫,
無纖細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簡筆,有神地籠罩
住整個畫面,識者謂其“天真幽淡,似嫩實蒼。”
這種“簡中寓繁”的風格,對明清文人水墨山
水畫影響頗大。后人把他和黃公望、吳鎮、王
蒙合稱為“元四家”。傳世作品有《杜陵詩意
圖》、《獅子林圖》、《漁莊秋霽圖》和《六君子
圖》等。
虞山林壑圖
倪 瓚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94.6厘米 橫34.9厘米
(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此畫仍取一河兩岸式的構圖,但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組雜樹,
遠山近坡的淡墨皴染較多。畫風較其典型作品繁密。與其盛年所
作《漁莊秋霽圖》、《楓落吳江圖》等用線勾括坡石的畫法相比,此
圖坡石皴擦善用乾筆,風格渾穆。應是倪氏晚期山水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