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308-1385),元代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孟頫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畫受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干濕互用,寄秀潤清新于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太白山圖》畫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圍景物,著重描繪天童寺前二十里夾徑松林。畫面上松林蒼郁茂密,蕭寺殿閣、草堂茅屋掩隱其間,騎者僧侶各行其道。樹木不下數十種,青紅間施,曲盡山林幽致。章法嚴謹,結構深邃。筆法尖細,別具一格。畫上卷首作小篆書“太白山圖”四字,卷末鈐白文“王蒙印”一印(史家疑為后添)。此畫原為天童寺所有,后一度由明代沈周收藏,明后期入項元汴之手,清初則由梁清標、安儀周先后收藏,后入清宮。
圖繪浙江鄞縣太白山天童寺二十里松林及周圍的景物。蒼松丹槲,枝繁葉茂,溪流拱橋,曲徑通幽,寺宇宏偉,林蔭夾徑。騎馬、步行、執杖、挑擔的僧侶游人絡繹不絕。山巒起伏,湖水如鏡。全圖筆法尖細,以朱砂及花青點染。個別雜樹施重墨,別創一格。圖首有小字篆書“太白山圖”。卷后有印章名款。畫幅中有清高宗弘歷長題,拖尾有元末明初名僧宗泐、守仁、清濬等題跋,項元汴書小記一段。鈐明深周、安國、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諸家印記。從跋文可知,本幅原來一直為天童寺主持左庵禪師所有,后一度由沈周收藏,明后期入項元汴手,清初梁清標、安儀周先后遞藏,入清宮后,貯御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