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梧竹秀石圖》是元代著名畫家倪瓚的作品,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幅畫卷雖以梧桐、竹石為主要自然景物進行描繪,但卻不再是“可居、可游”之地,而是達到了“可望、可思”之境。綜觀畫面,畫家是以極其冷漠的心態來觀照現實世界的。此時作者雖還沒有后期歷盡挫折后的空寂、悲涼,但清冷幽寂之旨已是融于畫面之中了。畫面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孤涼、幽怨,帶有一種遠離世間煙火的哀傷。正如乾隆在此畫上的題跋所云:“梧如遇雨竹搖風,石畔相依氣味同;數百年來傳墨戲,展觀濕潤鎮瀠瀠。”這與倪瓚當時的處境及思想傾向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