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 ㄑ一ㄡˊ )(約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蘇州。生年不詳,考訂約生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際。吳門四家之一。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
整幅《桃花源圖》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一對應,可分為五個部分,即發現桃源、桃源見聞、源中閑聊、桃源暢飲、離開桃源。《桃花源圖》是對照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情景繪制的,兩篇作品共同表達了對怡然自得、恬靜生活的向往。從繪畫角度看,此畫是大青綠山水畫和人物畫完美結合的佳作。整幅畫卷以武陵漁夫的行蹤為主線,貫穿全篇,畫中繪有四十多個人物,他們形態各異、表情豐富,惟妙惟肖。其中有劃船的漁夫、打柴的樵夫、扛鋤的農夫、聊天的村民,每個人都快樂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怡然自得,展現出田園生活的無限樂趣。畫中山水和人物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營造出景致優美、悠閑自得的人間仙境。在藝術表現上,畫家勾勒精工,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刻畫地細致入微,嚴謹工細,通幅青綠著色,色彩艷麗雅美,充分顯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繪畫和山水繪畫功底,將那些遙不可及的世外桃源之景,真實的展現于世人眼前,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奇妙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