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此幅《湘夫人》遠看湘夫人踏波御風而行,側目回望,木葉簌然而下,衣帶和寬袖隨風飄起。傅抱石用淡墨勾畫人物眼睛的輪廓,再以較濃的墨勾上眼皮,然后用淡墨散鋒畫雙眸瞳孔,達到玲瓏透明的效果,眉目間似怨似慕。畫面的大部分空間,施以淡墨加赭色的大大小小的點,趁濕勾出葉脈,即成方向姿態各異的枯葉,隨風飛舞,形成動感,與湘夫人寧靜姿態呼應,再加上動蕩眩目的水波,以淡墨寫出,由近及遠,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減弱近無,水天一色,縹緲虛幻,既渲染出湘夫人是湘水女神,又營造出畫的意境,可謂妙筆。在傅抱石的畫中,湘君大多手執一枝香草,平視前方,衣紋用穩重的游絲描。而湘夫人必畫飄逸的衣帶和飛舞的木葉,衣紋和木葉都是用類似草書般的線描,急速勾畫,暗示急切和激動的心理。
對這樣一位超凡脫俗,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女子,卻又是籠罩著靈光,若即若離,不可捉摸的女神,傅抱石是用心體會的,從畫中許多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處理上都可見他對楚辭的深刻解析和高明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