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以畫供奉內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與孫岳頒、宋駿業等編《佩文齋書畫譜》,五十六年主持繪《萬壽盛典圖》為康熙帝祝壽。擅畫山水,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與王時敏、王鑒、王翚并稱“四王”,形成婁東畫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畫壇,成為正統派中堅人物。享年七十四。
畫中崇山峻嶺,層巒疊嶂,雜樹繁茂,山居鄰舍,隱現于山坳和密林之中。構圖穩重大氣,以山巒為畫面主體,主峰聳立,眾山陪襯,以襯托主峰之高大偉岸,正是其論畫所強調的“龍脈”說的體現。山石皴擦不多,以披麻皴為主,間以點子皴,干筆淡墨,或疏或密,或淡或濃,用筆鋒穎幻化,繁而不亂。濃墨點苔,莽莽蒼蒼,離披點畫,郁郁蔥蔥。用色以赭石為主,淺絳設色,以顯秋高氣爽之致;敷色則色色相浸,率意高古,直渲天然真趣,無意處卻見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