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澄,[清]字鏡壑,一字鏈雪,自號款花廬主人,安徽桐城人。若靄弟。乾隆十年(一七四五)進士,官至內閣侍讀學士。乾隆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他是三朝宰相張廷玉的兒子。張廷玉深得皇帝信任,因此在他年老時,把張若澄叫去南書房給他當助手,就這樣一步一步升官了。
燕山八景圖絹本,設色。自題:“臣張若澄敬寫。”下鈐“臣若澄”、“筆露思雨”二方印。 對幅均有清乾隆帝題詩。鈐清乾隆內府諸收藏印。 此冊以北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為題而畫。“燕京八景”歷金、元、明、清四代,又有稱“燕臺八景”、“燕山八景”、“京師八景”、“京畿八景”者,雖景點相同,八景的名稱在不同時期則有所變化。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曾御制《燕山八景詩》,將八景定名為瓊島春蔭、太液秋風、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薊門煙樹、盧溝曉月、金臺夕照、居庸疊翠,沿用至今。該畫冊中建筑的刻畫不用界尺,但是對建筑的特征卻描繪得生動準確,表現手法活潑而不失穩重,是畫家對景寫實的佳作。薊門煙樹,絹本設色。此景位于今北三環薊門橋南邊。薊門煙樹指的西直門以北的元大都城墻遺址西段,這段城墻為夯土構建,元末明軍攻陷大都后,將元大都北側城墻南移5里,薊門煙樹所指一段城墻遂遭荒廢,在夯土城墻的遺址上樹木生長,遂稱薊門煙樹。景名取自唐代詩人李益的詩《秦城》:“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煙樹遠依依。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春更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