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今江蘇焦溪)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
洛神賦圖卷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宋摹本)。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此卷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的表現了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的內容,也體現了這一歷史時期新興文藝理論中 重視感情生活的要求。該畫對人物心理刻劃的成功及善于表達情感內容的精深造詣,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繪畫的新發展。目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