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1040~1106),北宋舒州(今桐城)人 [1] ,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有“獨步中國畫壇”、“宋畫第一”等美譽。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李公麟在舒城的遺跡有春秋山讀書堂、洗墨池,在家鄉桐城龍眠山建有龍眠山莊。李公麟系宋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這是一幅宋朝畫家李公麟臨摹唐朝畫家韋偃的作品。畫幅為長卷形式,從右自左展開。在高低不平的土坡和廣闊的平原間,牧者驅趕著大群馬匹蜂擁而來,馬嘶人叫,熱鬧異常。畫面中段以后,馬群逐漸散開成組各自活動,有的低頭覓食,有的追趕嬉鬧,有的奔跑,有的就地翻滾,還有幾匹馬走向遠處的小河去飲水。眾多的馬匹姿態各異,生動自然。放馬的牧人,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穿戴較為整齊,有的則敞胸露懷赤足,在樹蔭里休息的牧人為契丹族,其中似乎還有等級的差別。整個畫面的構圖,前半部擁塞、緊張,后半部疏散、松弛,富于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