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kūn]殘(1612-1692),清畫家。本姓劉,出家為僧后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石溪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合稱為“清初四畫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棲寺,與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畫山水,師法王蒙,喜用干筆皴擦,淡墨渲染,間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復,蒼渾茂密,意境幽深。善書法,能詩。存世作品有《層巖疊壑圖》《臥游圖》《蒼翠凌天圖》《清髠殘江上垂釣圖》等。
此圖寫雪後初霽之時,一紅衣隱者策杖行于山道涂中,遠山云開,結廬于林下,章法穩妥,繁復嚴密,郁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勝,于平凡中見幽深. 藝術特點 髡殘 扇面擅畫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師法黃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其畫章法嚴密,筆法蒼勁,喜用禿筆渴墨,層層皴擦勾染,厚重而個板滯, 影響與評價髡殘在明末遺民中享有很高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