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府溫縣(今屬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于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蜀山行旅圖卷》絹本設色26.5x199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描繪了蜀山的雄偉高闊。遠處山峰漸隱,殿閣廟宇在霧氣的彌漫中依次遠去;中部峰巒疊嶂、雜樹叢生、煙云繚繞;近處山溪潺潺,木橋架設其上,緩坡云樹漸疊,水畔嘉木蔥蘢。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不遠不近布滿了行人將觀者的視線引向遠方,隨著小路的延伸,行人愈多。其中有行者騎驢的,有肩挑行李的,眾人步履蹣跚,山底河中擺渡的。李白曾做《蜀道難》:“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此畫可見一斑。整幅意境高妙,既有重重殿宇造成的華麗氣象,又流露出一種高士隱居的悠閑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