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時著名書法家、曹魏重臣。鐘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勛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后,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并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鐘繇去世,謚號“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此表內容為推薦舊臣關內侯季直的表奏。書寫自然,風格古樸,筆法堅厚,結體茂密而意象幽深。原墨跡本于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時為一英兵所劫。后輾轉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竊去埋入地下,挖出時已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