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啟蒙(1708—1780),清代畫家,字醒庵,生于波西米亞,原名Jgnatius Sickeltart,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乾隆十年(1745)來中國,師從郎世寧學畫,得郎氏指授,使西法中用,很快受到清廷重視,詔入內廷供奉。工人物、走獸、翎毛,與郎世寧、王致誠、安德義合稱四洋畫家,形成新體畫風,對當時宮廷繪畫有一定影響。
絹本設色。樹下竿繩系馬,為土爾扈特親王策伯克多爾濟進貢。清高宗云「貢至天閑,調習經歲,茲御以行闈,性果馴良,因錫之名」,乾隆癸巳(1773)艾啟蒙另有寶吉騮之作,故本幅成畫年代亦當在癸巳左右。此圖表現了艾啟蒙以西法融匯中國傳統工筆畫法畫馬的藝術能力,以明暗表現馬之立體感和質感,手法極為精細,造型準確,馬體肌膚上的光影和質感描繪的自然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