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江蘇蘇州人,清代宮廷畫家。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山水畫,代表作有《吳中十六景》。《石渠寶笈》所錄畫作數量,張宗蒼名列第一,116幅之多,其上多有乾隆題詩。
紙本淡設色。臺北故宮藏。《天池石壁圖》屬作者畫姑蘇十六景中的之七。此圖描繪的是天池山水的景色,圖中多用淡赭,染以青綠,層巒疊嶂,山石相間,陡崖、礬石高坡、巖塊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萬千,展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筆法樸厚蒼潤,變化多端,設色簡淡,墨色倉潤。天池山位于蘇州城西吳縣境內,與靈巖山、天平山一脈相連,峰巔矗立巨石,遠望巧若蓮花,人稱“華山”。山一側的半山坳中長年積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乾隆御題:華山中空孕靈泉,天池湛綠光含天。云產千葉之石蓮,服之白日成飛仙。成仙有道亦賴緣,太康以后迄無傳。鐵鎖欲絕吁可憐,不如枕流漱石樂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