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書畫家。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本幅收在《仿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一開,對幅為董其昌于戊戌年(1598)所書的題記。文中談到,該幅的原作本來被認定為范寬所作,原因是山頭攢簇的樹叢,風格與范寬相似。但這種畫法并非創(chuàng)始自范寬,而且此作的景境古雅簡淡,兼具有王維和巨然的特質,其實更接近于李成面目。 據《宣和畫譜》記載,范寬畫山水,初學李成。此作或可援以說明李成與范寬之間畫風的傳續(xù)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