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書畫家。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本幅為折扇式冊頁,作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四月四日行經呂梁途中,時董其昌奉命出使武昌冊封楚王。畫中追仿倪瓚風格,以折帶皴作嶙峋山石,平臺上數株雜樹,掩映寂寥空亭,并錄董氏所藏倪瓚〈秋林圖〉畫上題詩。但畫為淺設色,并略改「一河兩岸」式的穩定構圖。前景的空亭平臺,與主山連結成朝左上斜倚的山體。對岸遠山亦以平行之勢,立于畫面右上方。于延續倪瓚空靈幽峭風格的同時,也注入了嶄新的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