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筌(約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早以工畫得名,擅花鳥,師刁光胤、膝昌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學李升,人物龍水學孫位,鶴師薛稷,擷諸家之萃,脫去格律而自成一派。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與江南徐熙并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茶梅鸂鶒圖》局部。卷中一條小溪橫亙畫面,沿溪錯落布置臘梅、竹、山茶、水仙、紅蓼、荷及各種野草,翎毛則繪有鶺鴒、麻雀、鴛鴦等,元人張雨謂此卷:“運腕精微,傅色炳耀,真得花鳥傳神描寫,殆不特精工鉤勒勝人也。”鸂鶒到底是什么水鳥卻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它就是現在人們所熟知的鴛鴦,有人認為它是秋沙鴨屬的一種,還有人認為它是鳳頭潛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