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 他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圖寫遠山近石,墨松蕭寺。山中蕭寺掩映于蒼山墨松之間,似有鐘聲悠然回響;又以留白寫山間繚繞云氣,白云飄動可見,而鐘聲只能懸諸想像了。此圖用筆殊為輕松靈動,略施薄薄淡彩,主要以水墨畫成,然墨亦分五彩,濃淡干濕變化間,遠山近寺、墨松淡山、前后遠近,層次自然分明。整幅雖不見筆飛墨舞之狂放,卻自有溫潤如玉之平和,近山蒼翠、遠山茫茫,細細體味,沉穆靈動之感頓生。
題識:千山競秀。一九六一年八月,傅抱石、關山月合作,寫贈遼寧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