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進(公元1388—1462年),明代畫家,《明商錄》作名班,學文進,號靜庵,父號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時作銀工,所作釵朵精巧絕倫,以為得以傳之久遠,后見銷銀者所熔銷之物即出已作,遂改學畫。神像、人物、走善、花果,翎毛俱精絕。所作山水,師馬遠,夏理,并取法輪照、李唐,俱道勁蒼洞,行管頓挫多變,設色敷積沉重出嚴。宜宗時與謝廷循等同為待識,因進繪朱農人垂釣而遭讒。放歸窮死。世評戴進為“浙派”之祖,明朝畫流第一。
〈春酣圖〉縱長近三公尺,現藏于臺北故宮,是傳世戴進作品當中,尺幅最大的一件立軸。但是從敘事性、構圖或是筆墨特征來判斷,圖中描繪春日祭祀村民醉酒而歸之景。畫中主山一分為二高聳入云,在此主山堂堂氣勢磅礡看似嚴肅的大山水下,畫家以松樹和蜿蜒的山徑切割成的各個小畫面空間中展現一組組人間戲劇,彼此之間眼神與動作,互動頻繁多樣,有一種充滿俚俗的市井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