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 [1]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 他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此圖畫用傳統的留白之法,但以「抱石皴」出之,其瀟灑靈動的筆墨,其磅礡豪邁的氣勢,自是不落蹊徑而極有新意。圖以淡墨鉤畫,天空灰暗,襯托出山上之雪;雪山亦用淡墨渲染,突顯山巒之白。山勢雄偉,直插云天,山石嶙峋,山路崎嶇,預示了路途兇險的前程。這一切又全是為了表現韓愈這個被貶的垂暮老人內心的委屈、失意、孤獨和悲憤。
款識:
雪擁藍關圖。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昜路八千。本為圣朝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乙酉小雪前五日,傅抱石并記。
鈐印:「傅」、「抱石大利」、「乙酉」、「造化小兒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