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1896-1963),滿族,北京人。溥儒是現(xiàn)代國畫大師,曾以畫名與蜀人張大千并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溥儒字心畬,又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出身皇室,溥儒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親王奕欣的次孫,姓愛新覺羅。溥儒自幼飽學,稍長專心研究文學藝術,1911年入貴胄政治學堂,畢業(yè)后再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大學,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得博士學位,溥儒也精通經(jīng)史和書畫,回國后先住清河二旗村,后隱居戒臺寺10年,從此專事繪畫,以賣書畫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遠居臺灣,于1963年病故。
溥儒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山水以“北宗”為基,溥儒筆法以“南宗”為法。注重線條鉤摹,較少烘染。書法習柳公權、裴休出,略近成親王而風骨過之。溥儒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溥儒主張樹立骨力,善于取勢,主張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jīng)筆法,意存體勢,這樣才無輕率之病,書法剛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僅書畫好,而且從小即通詞詩、詩詞典籍,他晚年在臺灣對弟子說,如果有人稱他為畫家,不如稱他為書家;如果稱溥儒為書家,不如稱他為詩人。這恐怕不是自負,而是畫家更看重自己的詩心,同時也更說明藝術自來是詩、書、畫、印密不可分的。他的《凝碧余音》詞集是解放前作的。全書麗辭雅句,比比皆是,讀來朗朗上口,清逸風流,尤其是那寫景的章句,更是出奇制勝,令人贊賞不已。
款識:心畬。鈐印:溥儒
鑒藏印:(臺靜農(nóng))定慧、龍坡、澹臺靜農(nóng)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