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全(1285~1361)為活躍于14世紀的日本畫家,擅長佛像繪制。從其作品中所留下的題贊等可知其為干峰士曇擔任主持的日本京都東福寺有著密切關系,曾為其畫過多幅佛像。
此幅“如意輪觀音圖”的上部樹木取自技法超前的水墨畫,尊像部分一般認為是彩色如意輪觀音像的水墨畫版。觀音的衣裙及寶冠、蓮花寶座等處施有細膩的金泥圖案,卻并不奪目,圓光的背后隱約可見的巖石采用淡墨描繪,畫面整體圍繞觀音描述其周圍的空間,本圖是唯有精通水墨技法的良全方能繪成,作為14世紀的水墨佛畫也可謂是極其成功的。畫面右下角有“海西人(kaiseijin)良全筆”的金泥落款。如意輪尊者,即如意輪菩薩,又稱如意輪觀音,大梵深遠觀音,為密宗所傳六觀音之一,以其手分別持如意寶珠和寶輪,故名如意輪,密號為持寶金剛。其形相一般為六臂像,至于手持寶物及印相,則依經軌的不同而有多種差異。據《如意輪瑜珈念誦法》載,尊者具六臂,全身金色。頭上結寶頂髻,戴莊嚴冠,以示莊嚴,冠有化阿彌陀佛,住天說法相。觀世音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像,多是女相。不過在當時,觀世音大多示現威武的丈夫相。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大都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有很多是現男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