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沖,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朝中期畫家、宰相,太子少師韓休之子。韓滉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nóng)村風俗景物,摹寫牛、羊、驢等動物尤佳。所作《五牛圖》,元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好《易》及《春秋》,著有《春秋通例》、《天文事序議》等,今均佚。《全唐詩》存詩二首。
《五牛圖》為黃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在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tài)、性格、年令各異的牛。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tài)悠閑;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wěn)健;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tài)龍鐘;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luò)首而立,體態(tài)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五牛圖》畫卷上無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紙上有趙孟頫、孔克標、項元汴、弘歷、金農(nóng)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題記。《清河書畫舫》、《珊瑚網(wǎng)》、《郁氏書畫題跋記》、《六研齋筆記》、《大觀錄》、《石渠寶笈續(xù)篇》等書均有著錄。《五牛圖》的身份家世當是清晰而明確的。乾隆在畫中的題詩是“一牛絡(luò)首四牛閑,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龁詎唯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有專家考證,韓滉的《五牛圖》滲透著濃厚的個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勞、溫順的牛的品性,表達愛同忠君的真情實感。而史書中記載,韓滉就任宰相期間,非常注重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他以牛為畫題,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勵農(nóng)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