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觀山 1873-1930 (明治六-昭和五)58歲。本名晴三郎。和歌山縣和歌山市生人,少時問業藤島常興.狩野芳崖,后專師橋本雅邦,東京美術學校畢業。1903年赴歐游學兩年,并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獎章。東京美術學校教授。帝國美術院會員,帝室技藝員,文部省美術審查委員,國畫玉成會顧問,二葉會理事,日本美術院展同人,再興日本美術院的重要人物之一。作品多次參加各類美術展。
此畫描繪了盲人弱法師俊德丸,在梅花綻放的四天王寺的庭院中,面向對面的落日遙想極樂凈土。表現的主題是俊德丸大徹大悟的境界,將輕輕飄落在袖子上的梅花花瓣都視為佛祖施舍。作品描繪了謠曲(能樂的詞章)《弱法師》中的一幅場景。
觀山居住在橫濱和田山,與原三溪(harasankei)有過親密的交流,此畫從三溪園內的臥龍梅樹獲得靈感創作而出。畫中人物面貌令人聯想起能面具,整幅畫散發著與精通能樂的觀山相符的能樂情趣。失去君寵的觀山開始探索自己的藝術,于是發現了將謠曲繪制成畫這一出路。
美術史家滝精一在當時的報紙評論中,高度贊揚此作品不僅為觀山近年來的杰作,更是自大正以來出現的所有作品中最為優秀的作品。另外,《讀賣新聞》的筆名為XYZ的正宗白鳥也使用了“宣告了新古典主義已純熟的作品”這樣頗具深意的詞句來評價這幅作品。此為第二屏,共兩屏12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