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字咸熙,其先唐之宗室,五季艱難之際,流寓于四方,避地北海,遂為營丘人。父、祖以儒學吏事聞于時,家世中衰,至成猶能以儒道自業。善屬文,氣調不凡,而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詩酒之間。又寓興于畫,精妙初非求善,唯以自娛于其間耳。故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云、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筑以水榭、茅舍、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估計此圖當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傳派的作品。宋《宣和畫譜》中著錄有《雪霽江行圖》不知是否即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