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 555-1 656),明代
書畫家、鑒賞家。字玄宰,號
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
海市松江)人。官至禮部尚書,
謚文敏。才華俊逸,好談名理,
善鑒別書畫。與邢侗、米萬鐘、
張瑞圖并稱“明末四大書家”。
對明末清初書風影響很大。擅
畫山水,淵源董源、巨然、二
米,以黃公望、倪瓚為宗,講
究筆致墨韻,風格清潤。以禪
論畫,分為“南北宋”,推崇“南
宋”為文人正脈。
該圖冊為董其昌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八、九月間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作。此圖冊自注“仿文敏(趙孟頫)筆”,具有學古而能變古的特殊魅力。趙孟頫的娟逸嫻雅,在董畫中轉為幽秀渾樸,體現出董畫所特有的平淡、酣暢、古雅、秀潤。
《秋興八景圖》也是董其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獲致“丘壑內營”之功的一次實踐,在董其昌的影響下,集古成家成為后期文人畫的一條重要途經。
《秋興八景圖》畫冊8開,作于萬歷四十八年,所寫為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當時作者66歲。畫冊有清宋犖、羅廷琛、張岳松、鄭孝胥等題外簽。
畫前扉頁有明曾鯨畫董其昌肖像,項圣謨補圖。全冊均有董其昌行楷題記及署款,未鈐印,對幅均有吳榮光對題或和韻。畫后有清謝希曾等人題跋。此圖冊自注“仿文敏(趙孟)筆”,具有學古而能變古的特殊魅力。趙孟的娟逸嫻雅,在這幅畫中轉為幽秀渾樸,體現出董畫所特有的平淡、酣暢、古雅、秀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