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1269—1554),元代畫家。
本姓陸,名堅,平江常熟(今屬江蘇)
人; 出繼永嘉(今屬浙江)黃氏為義
子,其父90,始得之,有“黃公望子
久矣”之語,因名公望,字子久,號
一峰、大癡道人,晚號井西道人。幼
有神童之稱,稔經史,工書法,通音
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畫,晚年水墨
畫,運以草籀筆法,皴筆不多,蒼茫
簡遠,氣勢雄秀,有“峰巒渾厚,草
木華滋”之評。設色多用淡赭,稱“淺
絳”(此實創自公望),山頭多攀石,以
雄渾見勝。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
“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冠”。對明、
清山水畫影響甚大。著有《富春山居
圖》、《天池石壁圖》和《九峰雪霽圖》。
天池石壁圖
黃公望
立軸 絹本
橫57.2厘米
淺絳 縱139.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層巒疊峰,千巖萬壑,長
松雜樹,縱橫有序,錯綜多姿,顯示
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構圖繁而用
筆筒,筆墨渾厚華滋。人謂天池山得
一“幽”字,此畫表現出來了。圖中
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綠,展示出山
中的幽趣。全圖煙云流潤,氣勢雄偉,
系黃公望淺絳山水的杰作。此圖摹本
傳世甚多,此是唯一真本,至為珍貴。
畫中自題“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
為性之作天池石壁圖, 時年七十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