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別號荊蠻民、凈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閑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里,多喬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號。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吳中有名的富戶;但倪瓚不愿管理生產,自稱懶瓚,亦號倪迂。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后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 ,加以發展 , 畫法疏簡 ,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墨竹蕭爽清麗。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文人畫家有很大影響,享譽極高,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并稱元四家。工書法,擅楷書,古淡秀雅,得魏晉人風致。
琪樹秋風圖
倪瓚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62厘米 橫43.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以淡墨側鋒皴出坡上喬柯拳石,
濃墨寫細竹三五莖,蒼古之中饒有秀潤之
氣。倪瓚的作品,被時人稱為“殊無市朝
塵埃氣”。畫面總是平遠小景,疏疏落落,
悄無人影,枝頭無綠葉,僅有蕭疏瘦硬的
干枝,具清冷、寂寞、淡然之意。與其說
他表現的是景色,莫如說是心情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