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1647~1716)中國清代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廣陵(江蘇興化)人,后寄籍江都。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官鴻臚寺序班,以畫供奉入直暢春園。幼師藍瑛,出入宋、元諸家。其寫真多白描,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嘗為王翚作騎牛南還圖,又有王會圖一卷,稱杰作。康熙四十八年(一七零九)年六十三,畫有仿馬和之西郊尋梅圖。
以畫供奉暢春園。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尤精肖像。初師藍瑛,后取法宋元諸家,轉益各師,精于臨摹,功底扎實。肖像畫名重一時,有白描、設色兩種面貌,皆能曲盡其妙。形象逼真,生動傳神。有《騎牛南還圖》、《放鷴圖》、《王原祁藝菊圖》等傳世。
禹之鼎雖以肖像畫著稱,但藝術根底比較深厚,他廣泛涉獵繪畫領域,兼長人物、仕女、山水、花鳥各科;先后出入藍瑛及宋元諸家,轉益多師:擅長工筆重彩、水墨寫意、白描、淡彩、沒骨等多種畫法;肖像畫也兼取墨骨法、白描法和江南畫法等諸多技藝。通過廣采博取和融會貫通,不僅使其肖像畫達到得心應手、形神兼備的程度,而且形成多種風格面貌,與專宗一科一派的肖像畫家相比,自然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