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治(1496-1576)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叔平,因居包山,自號包山。倜儻嗜義,以孝友稱。好為詩及古文辭,善行、楷,尤心通繪事。游祝允明、文徵明門,其於丹青之學,務出其胸中奇,一時好稱,幾與文埒。工寫生得徐、黃遺意。點染花鳥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受吳門派影響,也吸取宋代院體和青綠山水之長,用筆勁峭,景色奇險,意境清朗,自具風格,在吳門派畫家中具有一定新意,與陳淳并重于世。晚年貧甚,衣處士服,隱支硎山,種菊自賞。有貴官子因所知某以畫請,作數幅答之。其人厚其贄幣以謝。治曰:吾為所知非為貧也。立卻之。求其畫者,請之而強必不可得,不請之乃或可得。卒年八十一。
畫面上的“天空”,幾乎被杏樹的枝條占滿了,盛開的紅色杏花伸展于水面的上空,可以用“花枝招展”來形容杏樹的形態。花枝橫跨畫面,連畫的右側頂端也是杏樹的枝干,畫面的下部,是一只大野堯,優哉優哉地浮現于水面之上,仿佛被盛開的紅杏所吸引,在偏首高望;畫面的左下側,河岸邊的水草簇簇挺拔,卓然而立。生動和諧、愈趣高雅的畫面體現出作者觀察之細膩,繪畫技藝之高超,令人賞心悅目。這幅花鳥寫意畫中的“亮”,即是野鴨。古代時這種水鳥,是甚有聲望的。《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曾以禽鳥定官號,因野鴨飛之迅疾,故將“諸曹走使謂之堯鴨”。畫壇也就將這幅寫意花鳥畫,名之為《紅杏野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