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照,拜李唐為師,公元(1131———1162)年間,補入南宋畫院為待詔,又補迪功郎,賜金帶,作品有《山腰樓觀圖》、《秋山紅樹圖》、《岳祠漢柏圖》、《光武渡河圖》、《竹林七賢圖》等,杭州顯莊觀、西太已宮等處有他的壁畫。夏文彥《圖繪寶鑒》:“畫山水人物,異松怪石,蒼涼古野,惜用墨太多”,有記載說:“蕭照尤喜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濤洶涌,云屯風卷之勢”。
5只文鳥集于枯棘上,姿勢各異,神態如生??菁碌闹裰ιS葉疏,點明了瑟瑟秋意。畫家將聚集4只文鳥的重心著落于畫面中心偏左的位置,而將另一文鳥繪于右側高處的棘枝上以分散重心,但它回眸向下的眼神與另外4只相呼應,如此布局使畫面既錯落有致而重心突出。文鳥的描繪先勾出輪廓,再用細勁的筆鋒繪出羽毛,并施以淡墨、赭石等色,渲染出毛絨的質感;竹葉使用雙鉤筆法,然后渲染;竹竿采用白描法;荊棘則一筆畫出,顯得蒼勁老到。
此圖原載《宋人集繪冊》。圖繪家雀五只棲止于枯棘上,右下側襯以雙鉤翠竹。五只麻雀的神態,刻畫極為精工。麻雀竊竊私語的神情,欲飛未飛的動態,以及它們茸茸的羽毛,圓而有神的眼睛,描繪得栩栩如生,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入其境。圖中竹頁用雙鉤,然后用花青、汁綠渲染,竹竿用白描,荊棘以一筆出之。小鳥勾出輪廓后用細筆絲出羽毛,具有毛茸茸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