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漢族,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jìn)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xué),長于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fēng)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位于桐城龍眠山,山北為廬州舒城縣,李公麟舒州桐城人),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等。
維摩詰是居住在印度毘耶離城的智者,以辯才無礙而聞名,雖然是在俗之身,但對佛的教誨有深刻的理解。他化身為一位神通廣大、能言善辯的居士形象,幫助釋迦牟尼佛布施教化。當(dāng)釋迦牟尼在毗耶離城說法時,他卻稱病不去參加。由于維摩詰長于辯論,釋迦的十大弟子都不敢前往,最后釋迦牟尼佛讓“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率眾到維摩詰的住所探望,兩人之間就大乘佛教的妙理展開問答,從而展開了一系列戲劇性的情節(jié)。畫中的維摩詰以老年居士的形象出現(xiàn),頭戴巾子,袒胸露懷,手握拂塵。他蒼老消瘦,坐在床上,左肩斜倚著椅背,彷佛張開口發(fā)出微弱的聲音。雖似病入膏肓,卻目光如炬,足以震懾觀者。床的后側(cè)站立著天女,以彷佛天女散花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維摩詰沉穩(wěn)的表情,以及床座上細(xì)膩而洗練的紋樣,保留了宋畫的特質(zhì),也顯示出喜繪維摩詰像的北宋畫家李公麟的白描畫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