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于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騎虎財神像》軸,近現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
自題:“畫貓也是度平生,頗苦營營浪得金。請出趙兄無別意,虎(看)他騎虎好開心。癸未元日寫本,淑華仁嫂供養。悲鴻。” 鈐“悲鴻”朱文方印、“徐”朱文圓印。
癸未年為1943年,徐悲鴻時年48歲。
題款中的“趙兄”是指民間傳說中能夠招財進寶的趙公元帥。此圖作為吉祥畫,具有臆想和夸張的成分。方臉大漢趙公身著盔甲,外罩藍袍,足蹬官靴,威風凜凜地騎在老虎背上。號稱“百獸之王”的老虎被馴服得猶如病貓,全無霸氣。
本幅之老虎為淡彩水墨小寫意畫法,其皮毛先以赭色暈染,趁水分未干之際繪長短不一、錯落有致的紋理,墨線在濕潤的紙上洇散,其若虛又實的水墨效果自然地表現出虎毛細密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