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F代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虎踞龍盤今勝昔”,這是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四月所作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詩中的一句。“虎踞龍盤”一向是對于南京地理形勢的描述,“虎踞”指的是石頭城,這是南京的舊城,同時也是南京的舊稱?!褒埍P”指的是鐘山,俗稱紫金山。
傅抱石畫過多幅《虎踞龍盤今勝昔》,來描繪南京城解放后的景色,而以此幅作品最為寫意。畫面上以水墨氤氳之筆寫出了鐘山的雄健、幽深之勢,沒有以細筆皴擦來描繪鐘山的山石結構,而是用他特有的散鋒亂筆來表現了山石的峻拔,有大氣磅礴之感。
在遠景的描繪上,也簡之又簡,用大塊的綠色來表現水岸的綠意。在其他幅《虎踞龍盤今勝昔》中代表新中國建設的煙囪,在這里也是用簡單的一豎來表現。
雖然沒有更為細致的描繪,但是在寫意與墨色淋漓間,依然能夠感受到畫家對于新中國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希望,依然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