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龍,晚清名醫,清光緒時太醫院御醫、瓊島知府,原名張士讓,蓬萊縣(今蓬萊市)城里西街人。把中風之病因學和治療水平推進了一大步。他的醫術非常高,曾經是老佛爺的御醫。
張伯龍的《紀恩圖》,因所繪情景是清初大將楊捷之孫楊鑄接受康熙大帝賞賜、在熱河避暑山莊御苑中乘舟觀荷的緣故,被視為鎮館之寶。
楊捷(1627—1700年),江蘇寶應人,清代康熙朝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參加了平三藩、收臺灣、征準噶爾等許多重要戰役,功勛卓著,死后獲旨厚葬,賜贈少傅兼太子太傅,謚敏壯。也就是說,楊捷立了大功,去世后,他的孫子楊鑄襲世職,鎮守居庸關,1714年,楊鑄隨從康熙皇帝到了河北灤陽熱河避暑山莊,皇帝命令和詩,賜給楊鑄果食、扇聯,又再命令他于御苑中乘舟觀賞荷花,張伯龍把這場景繪成《紀恩圖》。到了同治年間,何廉舫翰林還為其后人楊誠齋都尉題詩。
張伯龍作為宮廷畫家,忠實地描繪了楊鑄在熱河行宮享受“御苑乘舟觀荷”這一特異恩寵的情景。圖上山巒錦繡,池中荷花盛開,楊鑄將軍端坐御船中,神態慈祥,一派感恩心境躍然紙上。圖畫的上下左右,題滿了當時翰林院滿腹讀書的翰林們24首題畫詩。詩作者有王式丹、宮鴻歷、趙熊詔、王圖炳、王敬銘、陳邦彥、史貽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