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贊華 (899-936)〔五代·南唐〕本名耶律培,小字圖欲,契丹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長子。《圖畫見聞志》謂名突欲,號人皇王。926年契丹人滅渤海國,其被冊封為東丹王,統(tǒng)領(lǐng)渤海國舊地。阿保機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繼位,耶律培受到監(jiān)視,其恐遇不測,長興二年(931)投奔后唐。后唐明宗賜姓李,更名贊華。曾官懷化節(jié)度使,瑞州、慎州觀察使等。所寫貴人酋長胡服騎射,皆稱珍華。評者謂其“馬尚豐肥,筆乏壯氣”。《五代名畫補遺》則謂其“畫馬骨法勁快,不良不駑,自得窮荒步驟之態(tài)”。元代朱德潤題其《射鹿圖》云:“筆法圓細,人馬勁健,真有盛唐風(fēng)韻。”《宣和畫譜》著錄御府所藏其《雙騎圖》《獵騎圖》《射騎圖》等15件。此外,李通音律,精醫(yī)藥,工遼漢文章,促進了契丹和漢文化融合。遼東丹王李贊華自投后唐明宗后,長期居住中原,其畫風(fēng)對后世影響很大。
畫中繪有六人騎在駿馬上,他們各具姿態(tài),衣冠、服飾、佩帶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異。馬則矯健、豐肥,左右顧盼,慢跑前行。東丹王在馬背上手把韁繩,面帶憂郁,若有所思,情緒正和他棄遼投后唐的處境吻合。人物及馬的線條描繪細膩精良,賦色華麗,盡顯宮廷繪畫之特色。構(gòu)圖布勢前后照應(yīng),疏密相宜,整個畫面人物和馬的動態(tài)形成—種行進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