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yín)(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吳縣吳趨里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著名的畫家、詩人。據說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取名為寅。[1]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華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即民間所說“江南四大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為“明四家”。
此畫畫前后兩座茅庵,內有一老者端坐蒲團之上,身著寬袍,雙手握于膝上,遙望天空,神態深沉。室內壁無一物,地上唯有一桌,上陳香爐及文房用具。庵后樹木掩隱,小溪環繞,古老的石橋橫臥,流露無窮古韻。畫右如鏡的湖水將畫面的意境展開,杳無邊際,筆簡而意遠,既有強烈的真實感,又有深遠的意境。畫尾有作者自題:“蘇臺唐寅”行書款,鈐“唐白虎”朱文方印,畫首下角鈐“南京解元”朱文長印章。